我国女装行业整体处于“多、小、散、低”的局面,国内女装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企业众多。由于女性消费者更加注重服装的时尚化和个性化,因此,与男装相比,女装行业品牌数量更多,女装企业规模也偏小,市场集中度较低。
我国女装行业发展至今,尚未出现全球知名的女装企业和品牌。尽管如此,国内女装行业已经出现了一批出色的本土品牌,如宝姿、玛丝菲尔、朗姿、维格娜丝等。该类企业主营自主品牌女装,拥有较强的研发设计实力,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营销网络,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逐步确立了竞争优势。以下是对我国女装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情况:
一、我国女装品牌区域特征明显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风俗迥异,不同地区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服装偏好和需求层次,同时女性消费也更加个性化,决定了女装多变性、风格多样和周期短的特点,逐步形成了粤派、京派、汉派、海派和杭派等区域特色明显的女装品牌。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到,随着国际品牌大量涌入我国市场,特别是中、高端女装市场,少数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国际竞争视野的国内女装企业开始培养品牌特色,加强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渗透全国市场,拉近与国际品牌的距离。但总体而言,全国性的、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品牌仍多为国际品牌,尤其在品女装领域更为明显。
二、我国品牌女装目前的市场集中度较低
据女装行业数据统计,百货渠道国内中、高端女装的市场容量约为500亿元,总市场容量约为680亿元,不包括国际品牌,2010年市场综合占有率前10位的女装品牌市场占有率总计仅为22.84%,2011年该比例则下降为22.03%。相对于女装市场零售额5,853亿元而言,我国品牌女装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三、我国女装品牌化起步较晚
总体而言,目前市场上知名的国内女装品牌大都创立于90年代,与欧美女装市场近百年的历史相比,我国女装行业在设计、技术和工艺、管理、营销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同时,伴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中国市场的持续扩大,国际品牌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加剧了国内女装市场的竞争。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女装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了解到,目前,我国女装市场正由过去的价格竞争逐步转变成款式、时尚、销售环境、文化底蕴、品牌地位、渠道、管理等因素的综合竞争,并已经出现如宝姿、JORYA、朗姿、玛丝菲尔、例外等出色的本土品牌。可以预见,部分女装企业将逐步确立竞争优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女装品牌。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